媒体聚焦

百位贵州博士⑯ 材料学博士罗军的“摩擦”人生

发布者:天眼新闻  时间:2021-07-02 14:39:05  浏览:

d6625ba2a4577a1b103a327b4969d02 - 副本.jpg

博士名片

罗军,遵义市播州区人。1983年5月出生,博士(后),教授,现任贵阳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曾获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贵州省青年科技奖、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千”层次人才、贵州省高等学校“永久型”高层次急需人才、贵阳市市管专家、贵阳市高层次创新型青年科技人才等荣誉称号。

“刷、刷、刷……”这是人们平常里听到的最熟悉的声音,它来自于鞋子与地面的摩擦,或抹布与玻璃的摩擦。换句话说,也就是两种物质的摩擦。贵阳学院教授罗军未曾想到,他的事业与物质摩擦发生着密切的关联。

跨入大学门槛之前,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对于罗军,陌生得如同天外之物。2001年从遵义县(现播州区)二中考上成都理工大学,直至西南交通大学硕博连读、清华大学博士后研究,到贵阳学院当老师,罗军一直和材料科学与工程打交道。材料的摩擦磨损是他的研究方向,为高铁解决轮轴磨损,为贵州企业解除制动板摩擦失稳,为航空企业破解轴承打滑失效,一系列的“摩擦操作”,显示出他在材料领域的不同凡响。

人生蓝图,从陌生到熟悉

2001年夏天对于罗军来说有一个意料之中,有一个意料之外。意料之中是高考中榜,意料之外是自己被录取的专业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其实他报的是机械专业,因为贵州这方面的人才特别缺乏,没想到被调剂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是啥东西?一脸懵懂的罗军又到网吧花了几块钱请网吧老板帮查这方面的资料。“原来材料科学与工程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那是他对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最初认识。

本科毕业.jpg

罗军的“材料人生”从成都理工大学开始 受访者供图

2001年9月8日,成都理工大学新生罗军在日记本里一丝不苟地写下“立志考研”几个字,刚跨进大学门槛的他,就开始给自己描绘人生蓝图。但英语水平班上倒数第一这个名头,像鞭子一样抽打着他的神经。他发誓,一定要搬掉英语这个拦路虎。“那时同学们很纳闷,我为什么起得那么早。我说,不这样做,赶不上你们啊!”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学院第一批英语四级考试,过;学院第一批英语六级考试,过。大二大三的罗军英语突飞猛进,毕业考研时,英语居然“一抹不梗手”。

英语水平的提高,却改变不了自己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一知半解的事实。也难怪,本科4年,材料科学理论晦涩艰深,何况鲜有实验接触和具体操作,理论与实践有巨大脱节,而许多知识须在反复的实验中加深理解。实验条件有限,怎么办?唯一的办法就是死记硬背。

材料可分成四大类,即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当时成都理工大学开设的是无机非金属专业,如跟建筑密切相关的玻璃、水泥、陶瓷等都属于这个范畴。罗军认为,解决知识模糊的手段,就是继续学习这个专业,但考上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的罗军把攻读方向转为金属材料。

就读研究生期间参加学术会议 受访者供图

本科寝室的“奇葩花絮”,是罗军记忆中的重要段落。寝室8个人,有6个学地质,1个学外语,1个学材料。那时的地质专业很火,到了大二下学期,一些单位就来学校跟学地质专业的学生签协议,包学费,每个月还给他们生活费。罗军不羡慕,他的心思放在考研上,觉得“继续攻读更好一些”。

罗军不是没有运气,本科毕业,铁三院就来和他签协议,班上两个英语过六级的同学都去了,但已拿到西南交大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的他不为所动,理由很简单:“还是先把专业知识搞扎实再去工作。”他觉得,本科生去设计院,日子并非想象中的都是诗和远方,如果读了研究生,那工作起来就会多些主动性。“其实我还是喜欢校园的氛围,喜欢和老师、同学在一起。”

西南交大做的是大交通课题,比如高铁研究。2005年我国高铁刚刚起步,国家提出“四纵四横”的高铁规划,目的是构建大交通。罗军的研究方向是列车轮轴的摩擦磨损。磨损造成轮轴配合处轮座的疲劳极限降低达30%-50%,最终造成冷切事故。车轴的冷切事故长期不解决,将会带来危及行车安全的重大隐患,随着列车高速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该问题日益突出。罗军在导师朱旻昊教授的指导下开展列车轮轴的表面工程防护研究。研二时,朱老师问他,想不想继续从事列车轮轴摩擦磨损方面的研究,罗军干脆地说,想。于是他硕博连读,实打实读了6年,那时他连做梦都能听到物质摩擦的声音。

高速行驶带来巨大摩擦力.jpg

高速行驶带来轮轨的巨大摩擦力 高风 摄

导师朱旻昊的奋斗过程本身很励志的,他从讲师一步一步做到副教授、教授、杰出青年、长江学者,有很高的学术造诣。“我从他身上看到了一代知识分子的奋斗精神。他今年已53岁,从他给我回邮件的时间可以看出,他经常工作到凌晨一两点钟。这对我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激励。”罗军至今仍记得导师勤奋忙碌的身影。

解除摩擦困惑是一种享受

博士毕业时的罗军,曾到位于成都的中石化西南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工作,干了两周,他发现高校更适合自己,他更喜欢自己的生活闪动着学生的身影,于是他选择了贵阳学院。郁郁葱葱的植物,研究气氛浓厚的环境,充满着青春气息的校园小道,对于罗军来说,这些标签性的镜头其实就是学校生活的一个转场,不同的是,他由学生变成了老师。

博士毕业.JPG

硕博连读成就梦想 受访者供图

博士课题的研究对罗军的触动很大,本科时期那些很难理解的基础知识,通过实践让罗军得以真正理解。“所以我在给学生上课时面对学生的懵懂反应,就用我自己感同身受的经历去和他们沟通。我要求新生大一就进实验室,让他们感受到浓厚的科研氛围,我认为我们学院在这方面就做得很不错。”

虽说材料的摩擦磨损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但真正意义的摩擦学却比较小众。这并未让探索不止的罗军皱眉头。罗军在省经信委主办的一次产学研专题会上,认识了贵阳天龙摩擦材料有限公司的老总,他的摩擦磨损研究,又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在贵阳天龙摩擦材料有限公司做研究 受访者供图

天龙公司的生产基地在修文,专门生产制动片。罗军之前是研究减摩,而天龙公司做的是抗磨。虽是两种不同的物理作用,但异曲同工。公司老总和罗军谈了想研发层压式制动板的打算,罗军觉得可以在这个构想上做文章。

制动板不怕低温,只怕高温,因为温度过高材料变软就会失效,结局非常可怕。层压式制动板主要应用于风电设备、石油钻井平台等,附加值很高,天龙公司发现这是一个很好的商机,研究了几年都没出结果。当时美国和西班牙的公司垄断了层压式制动板的市场,罗军决定帮助天龙公司突破技术难题,为贵州制造的崛起奉献一份光热。

罗军立即向学校汇报了研发层压式制动板的想法,学校立马拨付15万元的科研启动费。罗军用4万元买了一台压机,带着本校一个搞高分子研究的老师一起攻克抗磨难关。国内没有对标的产品可供参考,没有成熟的技术可以引用,罗军和他的搭档做了上千次的试验。2013年6月,耗时一年半的研究成果精彩亮相。

《层压式摩擦材料的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获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受访者供图

“虽说制动板的检测标准都是国外制定的,但我们研究出来的产品符合这个标准,而且质量很不错,产品一上市销量就很好。这个研究,简单的说就是解决材料和制备工艺,获得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并不意外。我经常跟学生讲,这就是利用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案例,再好的理论都离不开实践。”罗军说,这个研究与贵阳市的经济发展需要紧密结合,契合学院“突出使用,服务本地”的办学宗旨,他体验到了十足的成就感。

助力舰载机狂飙长空

2012年,贵阳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正在推进,罗军被任命到学校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研究中心担任办公室主任,“通过材料科学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2013年,贵阳市选拔一个有材料学术背景的干部到北京挂职,罗军被点将赴京。去北京时,罗军的孩子刚出生7天。

“人生充满着许多意外。”罗军说。他到中科院北京分院挂职后,去参加贵州黎阳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在北京召开的一个产学研对接会。会上得知,黎阳公司非常需要材料摩擦磨损方面的技术,他跟黎阳公司的参会代表说,他在从事材料摩擦磨损的研究。“他们说他们黎阳公司的航空发动机主轴轴承试车容易发生打滑蹭伤,我和公司总工程师一接触,就基本达成了合作意向。”

在贵州发动机研究所.JPG

解决航空发动机轴承摩擦磨损问题 受访者供图

清华大学孟永钢教授和罗军的博士生导师是朋友,孟老师跟贵州黎阳公司联手培养博士后,而罗军则是博士后工作站的最好人选。几乎没有什么过渡,罗军就从一个挂职科技干部转身为博士后,在清华大学导师的指导下,开始着手解决航空发动机轴承的摩擦磨损问题。

黎阳公司生产的飞机组装好后,要在地面进行试车,试完之后要把全部的部件拆开来看有没有问题,他们发现轴承易发生打滑蹭伤。其实这个问题公司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发现,但一直未能彻底解决,到罗军着手研究的2014年,这个问题越来越严重,每次试车,轴承一旦发生蹭伤必须更换,新轴承加上附加试车,附加试车两个小时,成本大得吓死人。罗军全身心投入研究,他带着研究生在黎阳公司施展拳脚,导师在清华大学远程指导。

黎阳航空小镇展示的战斗机1.jpg

安顺平坝黎阳航空小镇展示的战斗机 陆青剑 摄

为彻底解决航空发动机轴承打滑蹭伤这个大难题,罗军整整花了4年的时间,博士后就连续读了两站。当然,读博士后期间他还得在贵阳学院完成教学工作,贵阳、北京、平坝,几个地方来回跑。“当时黎阳公司还在平坝,距贵阳很近,周末我过去,晚上和厂里的工程师一道攻克难关。黎阳公司的航空报国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

潜心研究终获正果,航空发动机轴承的打滑蹭伤得到解决,试车,检查,一次过。“航空发动机的轴承有很大的摩擦磨损,对飞机本身来说,是硬伤;对生产企业来说,是成本的损耗。”回想起这个研究项目,罗军的双眼闪烁着精光,因为这项研究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开拓他的教学空间,更在于为国家建设奉献智慧的那种获得感和自豪感。

舰载机.jpg

舰载机降落时阻拦索造成大过载 资料图

罗军现在的研究课题,是破解航空母舰上舰载机发动机轴承短时过载失效难题。舰载机弹射的冲力和降落时拦钩带来的巨大阻力,对飞机轴承提出的考验无比巨大。为什么舰载机的轴承要比陆地战斗机的轴承坏得更快?“解剖发动机轴承一看,发现就是过载造成的,所以我们要彻底解决过载造成的损害,而不可忽视的还有舰载机轴承在海洋气候环境中的腐蚀性问题。”现在罗军和他的研究团队在做短时冲击过载研究,简单地说就是解决舰载机大过载造成的轴承损伤,目的是提高轴承的寿命,提高舰载机的工作效率。这项工作已做了两年,已取得阶段性进展。

贵阳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的实验室安放着许多有棱有角的设备,罗军带着他的研究生经常在这里开展各项实验。他形象地比喻说,材料的摩擦磨损跟人的生活一样,生命在时空转换中产生的各种摩擦磨损,使得人生的色彩更加丰富。“我经常跟学生讲,人对未来既懵懂又向往,只有走过后产生切实的体验,才会领略到‘摩擦’带来的美妙。”

罗军向研究生讲解实验.jpg

罗军喜欢跟学生在一起交流的感觉 陆青剑 摄

文、视频剪辑/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陆青剑

文字编辑 赵相康

编审 李缨

 

【责任编辑】一审:刘彦含      二审:杨方旭     三审:赵福菓

版权所有@贵阳学院新闻网 制作维护:贵阳学院宣传部  

地址:贵阳市南明区见龙洞路103号 邮编:550005 

备案编号:黔ICP备10200552号-1    贵公网安备 52010202000534号